查看“物质”的源代码
←
物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它把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代表观点: * 古希腊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 *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 成就:奠定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对客观世界穷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在根本点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第一,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在当时并不能被科学证实;第二,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可以感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的物质概念===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而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无限多样的不同性质的现象、事物,都是原子的结合与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相比,这种物质观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这是因为: # 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方向,肯定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东西。 # 有自然科学材料作根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自发的、直观的、猜测的性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严重缺陷: # 在对待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上,它把特定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一般,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所以就得出物质是原子的结论。 # 在对待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它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学说同哲学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未能根据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里概括出物质最基本的共性,以丰富哲学的物质观。 # 它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物质概念=== * 从具体的物体形态抽象到了客观实在性 * 在肯定物质本原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意识的真实存在 * 物质是客观实在而不限于具体的物体 恩格斯的论断 :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的论述,指明了制定和把握哲学物质概念的方向,指明了哲学的物质概念是物质一般,是对物质的共性的概括。共性不能离开个性,又不能归结为个性。 列宁的论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返回至
物质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Help about MediaWiki
小青青的秘密基地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